相比以前主要负责信息化管理、危化品管理的工作,现在的李肇凯多了许多要开的会、要写的材料、要安排的事务,“时间真的不够用”。所以对于记者的采访,他一开始是婉拒的:“说实话,我的工作微不足道,也就是一些本职工作,不值得报道。”
但是,当记者坚持说,这能让市民通过了解“安监人”是怎样一个群体,从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时,李肇凯还是在上午和下午都排满会议的午休时间,硬挤出了一个多小时。就在这有限的一个多小时内,语速飞快,不时中断采访、接听电话的李肇凯,让记者深深感受到了“安监人”身上时时刻刻绷紧的那根弦。顿生无限感慨:哪有什么岁月静好?不过是有千千万万李肇凯这样的“安监人”奋斗在岗位上,保障着城市安全、正常运行罢了。
现场处置临危不惧
多年的职业习惯使然,那些任何时间都会响起的电话铃声,常常伴着险情、伴着命令而来。2014年上海亚信峰会开幕当天傍晚,临危受命的李肇凯被派去现场处置一起危险化学品非法储存案件。这个隐匿在村域厂房内的小作坊被举报,李肇凯和区公安局、镇上及村里的负责人一起赶到现场时发现,大大小小上百个桶堆满了简陋的厂房,里面都是用于制作油漆之类的危化品,一不小心翻了、漏了,随时都有可能引起次生事故。“东西如何处置、怎么运出去、何时运出去、存放在哪里……”一系列问题摆在李肇凯面前,所有人都等着他所代表的区安监局给出方案。
和危化品打了近10年交道的李肇凯,迅速在心里列出了处置的步骤:当天晚上由谁看管;尽快协调敲定有资质的危险品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,次日,危险品运输车如何进来、如何装车出去、如何卸货、如何存放,一一落实到人;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理。
李肇凯深知,无论其中哪个环节出问题,都有可能引起伤亡;但是,现场容不得他有太多时间犹豫,长期以来的从业经验给了他胆量和信心,最终“打赢了这一仗”。接到举报的24小时内,在区安监局的牵头之下,这起亚信峰会开幕当天的安全隐患得以顺利排除。如今,回忆起当时的情景,李肇凯依然如履薄冰,“要说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,但责任在肩,只有冲上去了”。
勇于担当甘于奉献
从这个18岁就入党的“70”后身上,记者看到了属于共产党员的勇于担当和甘于奉献。多年来,李肇凯始终严格要求自己:对于组织的决定、上级的安排,完全服从,遇到问题不推脱,不去计较是不是自己应该负责,跨前一步把问题解决掉再说。“跨前一步”,俨然已是李肇凯身上鲜明的“标签”,处处体现在工作的细节之中。2013年12月从市局调入区局以来,李肇凯连续四年负责组织开展区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综合演练,在他看来,养兵千日、用兵一时,“跨前一步,预防比处置更重要”。2014年,不事先告知演练时间、地点,通过区应急平台通知联动处置单位到场,检验了各单位响应时间和应急职责;2015、2016年,通过调集有关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到场参与处置,检验了资源调集能力和联动处置能力;2017年,通过组织二工区周边居民志愿者现场观摩,让公众切身了解应急救援工作,传递安全生产理念。
从某种意义上讲,安监事业,是一番默默无闻的事业。“我们所有的工作,都是为了消除隐患,隐患发现得越早,事故就越少。”李肇凯寥寥数语,正是道出了无数“安监人”的心声。
用户名: 密码: 注册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
验证码: